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宠物救援

苏州,一座处处以草木言情的美学之城

爱宠欢聚坊 2024-12-05【宠物救援】236人已围观

简介2022年的夏天,我在整理这本书的书稿时,《梦华录》正在热播。▼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封面实拍图《梦华录》这个名字,应是源自北宋学者孟元老的风土笔记《东京梦华录》。当时的国都在东京(汴州),即今天的开封,孟元老之书则是一番对其时其地风土人情的详尽记载与描述。所谓“花光满路,何限春游,箫鼓喧空,几家夜宴...

2022年的夏天,我在整理这本书的书稿时,《梦华录》正在热播。

▼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封面实拍图

《梦华录》这个名字,应是源自北宋学者孟元老的风土笔记《东京梦华录》。当时的国都在东京(汴州),即今天的开封,孟元老之书则是一番对其时其地风土人情的详尽记载与描述。所谓“花光满路,何限春游,箫鼓喧空,几家夜宴?伎巧则惊人耳目,侈奢则长人精神”,个中富丽文雅,由此可见一斑。

不过,在电视剧《梦华录》的开局,背景却铺垫于东京(汴州)之外,更多展现的是江南一带的沉醉风貌。帅哥美女固然养眼,但同样引人入胜的,还有灵秀悠长的水乡风景与精致考究的茶点风物:

从李煜的“南国正芳春,满城飞絮滚红尘”,到白居易的“吴酒一杯淡竹叶,吴娃双舞醉芙蓉”,古人们所谓的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

古往今来,这方土地印刻于大众心中的印象一向与文雅、精巧、细致有关,贯穿于日常,则是对一饭一蔬、一花一木都有所讲究的“腔调”。真要说来,并非只有西子湖畔年年热闹的莲市,平江河上摇橹轻过的花船,文人园林里独具匠心的月窗小品,山阴兰亭里雅韵传唱的曲水是一方文脉得以精粹相承的线索,同样还有街头巷口里热气腾腾的吃食,檐下雨打风吹的人家故事,乃至点缀其中,生生不息的水土草木。

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,恰可以说是吴文化中,寄情于草木的一番证明。作者杭悦宇老师在植物园从事科研工作近四十载,以一名资深植物学从业者的视角,以二十四节气轮转为线索,去追忆、审视、挖掘她与苏州城一草一木的相知相惜。

▼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内页实拍图

春,是上方山的樱花烂漫,苏州博物馆的紫藤宜阳;夏,是艺圃的蔷薇低首欲笑,拙政园的荷风月色送凉;秋,是虎丘的红花石蒜在林下静候,留园的桂花清甜入腑;冬,是香雪海的梅花暗香浮动,还有寻常人家聊作清供的南天竹与水仙……

压枝橄榄浑如画,属于橄榄的雅事很多。古人烹茶,喜用红泥炭炉,这个炉子的最佳拍档是“橄榄核炭”,即将橄榄核放入窑中烧制成的炭,这种橄榄必须是乌榄。橄榄核炭烧起来火力均匀,火苗微蓝、无烟、清香,以之烧出的水,有一种淡淡的榄香味,涤人心扉,安人魂魄。另一件雅事是橄榄色青,经冬不凋,入沸水中色淡碧,因而成为宋元士人青睐的审美对象,青果、青肤、翠颗、青子、翠粉等,都是当时人们对橄榄青色的别称。再有,橄榄核是传统的雕刻材料,和其它常用的桃核、杏核一起,成为工艺品之奇葩。苏州有很多雕刻厂,吴中还有核雕村舟山村,所以,苏州核雕一向是十分出名的。

西北风起时,苏州人吃阳澄湖大闸蟹,向来是清蒸配上加了醋、姜末、白糖的调料,蒸时连黄酒都不放,怕失了本味。不知什么时候起,无论饭店还是家庭,清蒸大闸蟹时会放紫苏,连阳澄湖螃蟹礼盒中都会配紫苏包,不过似乎亦无大碍,毕竟紫苏只是添了清香。元代倪瓒的《云林堂饮食制度集》中介绍:螃蟹“用生姜紫苏橘皮盐同煮,才火沸透便翻,再一大沸透便啖。”据传紫叶解螃蟹寒毒是华佗的发现,说是见水獭吃多了鱼而食紫苏叶解毒、解食后的灵感,传说还就是传说,没人去细究不喜水的紫苏怎会生长在水边、水獭认识植物吗。

苏州的茉莉花茶十分有名,早些年沪宁铁路的火车途经虎丘山麓,可以看到一间间玻璃花房,即培养茉莉花的温室。父亲的回忆录《山塘河的情忆》中,记叙了在他生活、成长的星桥下塘的老屋,夏季傍晚,一只只满载着茉莉花的小船从虎丘山麓出发,在山塘河里排成一条长龙浩浩荡荡急急摇向茶叶行集中的杨安浜。有时花行老板和茶叶行老板价格谈不成,船队回家摇过新民桥洞后,就把二三个小时内就要开放而不能再窨茶叶的茉莉花,大筐大筐倾倒在河里,花飘满水面,清香四溢,沿岸的住户们用竹篮打捞,放到铺着草席的床上,到晚上就躺在花上,河面、河岸、家里、床上花天花地。

芡实野生分布在黑龙江至云南、广东的南北各省的池塘、湖沼,把它移到塘里作栽培,就叫刺芡或北芡,保留了叶柄和叶主脉具皮刺及果实密被皮刺的野生特性,栽培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另有一类栽培的,是原产苏州的苏芡,或称南芡,《太湖备考》记述“芡出东山南湖,不种自生。”地产野生物经长期选育产生的苏芡,除叶背叶脉上有稀疏刺外,其他部位包括果实外壳已经均无刺,而且果实比北芡大几倍,极大方便了人们的采摘和取食。苏芡在苏州,其实亦是稀罕物,最有名的是葑门外一带产出的南荡鸡头米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苏芡只集中种植在群力村,最少时,年收获仅15公斤,此后崛地而起,逐渐在苏州太湖地区慢慢恢复,但面积仍然小,以致于产品供不应求,除此地外,国内再无一个地方有苏芡种植。

从枫桥到葑门,从沧浪亭到桃花坞,还有堪称江南园林第一流的拙政园,留园,狮子林……姑苏城的大街小巷,古往今来莫不流动着植物的足迹,更与这里独特的风水文脉相融,形成一座处处以草木言情的美学之城。经杭悦宇老师的细腻笔触,故乡街头巷尾的植物们被如数家珍般一一道来,同样得以重温并娓娓倾诉的,还有伴随它们的风物记忆,以及在流传两千多年的城市文化中所蕴含的意义。

▼苏州城市风情(左右滑动查看)

时代的脚步浩浩汤汤一去不复返,莫说千百年前的情缘起落,便是相隔数十年、十数年的记忆,往往也多有停驻于心而不得复现。诚如李白所言,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
▼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实拍图

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份子,在改换格局、振兴科技的同时,或许也不该忘却那些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花草植物,它们正是漫长历史与人情往来中最真实也最精致的一番注解。

愿经由此书,能为更多读者带去美的体会与喜悦,触摸到由它们所滋养的一方水土,一脉文化,以及水土之上,那些惜花识花之人的美好灵魂。

·江南草木生活的诗意美学·

《悦读草木岁时姑苏》

杭悦宇/著出离/绘

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

-END-

文稿|姚远

供图|姚远、李光祖

编辑、排版|赵金鑫

很赞哦!(104)